我的回答是:要分以下四种情况,区别对待。
因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随时退休。
需要权威机构证明残疾的程度,如果确实达到彻底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经有资质的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会鉴定的,随时可以办理退休,不受退休年龄的限制。
患病或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领取残疾津贴,待达到当地规定的提前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时,可提前办理退休。
经有资质的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会鉴定的,要达到当地政策规定的彻底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法定退休年龄,大部分地区可以提前办理退休。
一般女性提前退休的年龄是40或45岁,多数地区是45岁。
男性提前退休的年龄是50岁或55岁,多数地区是55岁。
还没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符合规定的,可以领取残疾人津贴。
因公致残,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按不同工伤级别,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
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时,可以办理退休。
不同程度的工伤级别(一般有劳动局颁发的工伤证及工伤鉴定书作为依据),待遇不同。
按残疾程度,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处理和原单位的劳动关系,领取伤残补助金或伤残津贴,享受工伤待遇。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满15年时,可以办理退休。
患病或非因工致残,还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享受残疾津贴,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时可以退休,不可以提前退休。
持有残联颁发的残疾证的人员,可享受残疾人津贴。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已办理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