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器鉴定特征
本文由冷锋编辑整写,如果不妥或者沟通请联系本人。清初,经过顺治时期的过度,到康熙时政权已经稳固,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呈现出全面繁荣景象。康熙,是我国历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其六十一年的统治中,总结并借鉴明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潜心研究汉文化,制瓷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面Neil为大家简单介绍下康熙瓷器鉴定特征:
工具/原料
聚光手电
高倍放大镜
康熙瓷器鉴定特征
1、甓妈卟纪康熙瓷器造型特征:康熙时期瓷器造型古拙、凝重而质朴。此时,尽管胎土精细,瓷质坚密,但在明末器型敦厚的遗习影响下,早期的胎体,仍未能摆脱前朝胎体厚重的特征。这在康熙前期尤为突出。至中晚期胎体彩逐渐变薄,但又有别于雍正时期的轻薄娟秀。从现在传世的官、民窑此去无中可以看出,康熙瓷器大部分都烧制的很精细,这首先应该归功于胎体的精良和制坯成型技术的纯熟。

3、康熙瓷器胎体特征:此时的胎土,淘炼的极为纯净细腻,如同糯米粉一般细白,又由于制坯的技术的精密分工和烧成温度的适宜,使得康熙瓷器的胎体具有坚致细密的时代特色,较之明代及后世各朝的胎质更为细润。大器及一般琢器,胎体均较厚重,仍采用分段衔接,但修胎工艺细致,接痕处平滑规整,不像明代那样明显到可用肉眼看出。

5、康熙瓷器款识特征:款主要是青花双圈楷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款。字体端庄工整,雄健有力,字与字之间距离比较大。康熙早期无款居多,康熙二十一年之后均有落款。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多是楷书。民窑青花多数不书年号款,往往写堂名款,又称斋堂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