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要进补 方法要适宜
中医讲“秋收冬藏”, 是指冬季人体处于收敛、积藏时节: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由于有这个季节的特点,相对而言,补充营养,就要和这个时节相适合。 俗语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能流传下来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因此,选择一些更容易吸收、接纳的食材,以及选用适宜的方法,就为机体的修养生息,找到最佳的时机,为下一年的健康奠定了物质基础,也是人们追求健康生活,讲究快乐养生的传统做法。

一、冬补饮食原则
1、营养素丰富以保温 冬季寒冷,提高人的耐寒能力也就帮助了身体的免疫功能,人就是在抵抗环境中生存、繁衍下来的。所以可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主要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3、维生素丰富以防燥 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在于动物的肝脏及蛋、奶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比如多吃一些“白色”的大众食物,安全放心实惠,如白萝卜、白菜、冬瓜、百合、银耳、莲藕、莲子等;水果中以梨为“补水之王”,不但能够“以水润燥”,增加水分的摄入,还有利于维生素的补充。

2、护阳肾阳为要 中医认为,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泉,它滋五脏的阴气,发五脏的阳气。所以寒邪入侵,最容易伤肾。肾的阳气一伤,则会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同时,肾阳气虚就会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疾病随之而生。所以冬季摄取食物,当以滋补肾阳为首要原则。

三、冬补因体制宜
1、体质较差者 冬季进补不能乱了阵脚,不能盲目进行,要首先了解自身的体质。例如气虚型,包括脾胃气虚或肺气虚者,比较适合食用人参、白芪、淮山等。因为这类型人常易疲劳、胃口差、精神状态也不佳,所以适宜食用这些补气的药物;而食补多用大枣、桂圆、荔枝、栗子、鹌鹑等食材。 从补气效果上看,人参享有盛誉。人参是名贵的补气药物,有“大补元气”之功,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节人体胆固醇代谢,抑制高胆固醇血症等功效。

3、阳虚体质者 阳虚类型的人在冬季非常怕冷,四肢冰凉,补阳气的食物和药物能够帮助他们增强御寒能力。 在冬季,阳虚型的人最最应该进补,可选的食材、药材有很多。一般选用的适宜食用温补阳气的食物或者药物有羊肉、狗肉、牛鞭、巴戟天、杜仲等,其中,羊肉的营养极为丰富,不仅含有大量蛋白质和脂肪,而且还含有各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元素,被人们誉为冬季食补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