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门参观攻略

2024-10-12 16:02:46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白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喔爵陇穆遭。”不知道多少辈的南京人童年时都吟过这段童谣。其实,说起南京的城门,早几辈的南京人可以掰着手指为你数出“里十三、外十八”。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把南京的13座城门,按逆时针方向编成了顺口溜:“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 南京现存的城门,主要始建于明代,开城门十三座,都与市内大街贯连,街道纵横交织,主次分明,井然有条。城门与城池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坚固防御体系和便利的交通网络。明朝皇帝朱元璋发现东郊的皇宫紫禁城离钟山太近,对军事防守不利,遂又下令利用应天府城外围的黄土丘岭,用砖砌一部分外城墙,先后开了十八座城门。   这些城门自东南向西北顺时针依次是:朝阳门(民国时期改名中山门)、正阳门 (南京)(民国时期改名光华门,已无存)、通济门、聚宝门(民国时期改名中华门)、三山门(俗称水西门)、石城门(俗称旱西门或汉西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民国时期改名兴中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这就是常说的“里十三”。“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东面有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凤台门、大小安德门、大小驯象门、江东门。

南京城门参观攻略南京城门参观攻略

2、之后是我想去却不得去的和?平门,自己没去过,只能略表向往易七淄苷之情。 神策门,今称“和?平门”。南京十三个城门中,其中十二门都只有一个门洞,唯神策门设左右两个痊跬媸应门洞。相传刘伯温认为,这里为兵家必争之地,必须能攻能守,平时只开一洞门,另一洞门则紧闭。只有在军情紧急、万不得已时再开。清军在此大败郑成功后,一度改为“得胜门”,1931年,国民政府认为南京诸城门的名称具有封建迷信色彩,不符合时代潮流,而将神策门改为和?平门,此门现尚存瓮城券门各一,谯楼一座。和?平门是现存南京城门中最为完整的城门。它有城楼(清末建筑)和城门的木门,是南京诸城门中绝无仅有的。之后也是一个重点推荐,就是中山门!可以随意登上城墙。我当时骑车去明故宫玩,之后一路往东走,去南京博物院参观了近两小时,之后出门便上了中山门。一路都不要门票。中山门也是城门上爬满了青藤,我一路走下来,到中山门时也已临近日落,零零星星还有一些不只是附近的居民还是游客的,也不失为一处幽静的地方。  建于明代的南京中山门,经历几百年的风雨。中山门前身为明初宫城东面的朝阳门,原是一座瓮城,不便通车。1927年在兴建中山陵园大道时,将门拆除,把门基挖低,又重建了一座三孔拱形的砖门。在中门洞上嵌“中山门“的题字石额,可通汽车,为通向中山陵的大门。  中山门是南京明城墙的十三座城门之一,原名朝阳门,因其位于南京城东,最先迎接太阳。1366年朱元璋向东北两面拓展南京城时修建此门。当时城门为单孔券门,门外还有一道。此门是瓮城连接城内的宫城和城外的明孝陵的通道,太平天国和曾国藩的湘军曾经多次在此激战。辛亥革命时江浙联军也是从这里进攻南京城。民国时,因迎奉中山先生灵柩归葬中山陵,国民政府将门洞狭小的朝阳门拆除,挖低门基,改筑为三孔券门。1928年7月,国民政府将七处城门改名,并加以整修,其中朝阳门即改名为中山门,并沿用至今。最后简单提下仪凤门,其实没有近距离观摩过仪凤门,只是在坐车去南京望江楼的路上看到过,不新不旧,不大不小,想也是后来修建的,就没太在意,但结构也算是古城门了。 仪凤门,又称“兴中门”,位于南京城北,坐东向西,居卢龙山(即狮子山)南麓与绣球山之间,与钟阜门项背而建,南有民国时期开辟的挹江门。该城门建于洪武初年,为明十三城门之一,据传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地势(风水),故建有钟阜(向东)、仪凤(向西)两座城门。该城门建于洪武初年,为明十三城门之一,据传卢龙山麓有龙凤呈祥地势(风水),故建有钟阜(向东)、仪凤(向西)两座城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仪凤、钟阜两门曾一度被封堵达200年,直到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梁化凤为解南明抗清名将郑成功围城之势,出其不意开通仪凤门,“大溃”郑军。

南京城门参观攻略南京城门参观攻略

3、 据记载,太平军攻打南京城就是从仪凤门附近挖地道埋炸药,成功炸毁城墙入城的。晚清时期,张之洞主持建造以总督衙门为中心的“江宁马路”,向北即从仪凤门出城至下关。  1931年国民政府改仪凤门为兴中门(意为振兴中华),并请谭延闿题写门额。1958年至1959年,兴中门在“大跃进”运动中拆除。2006年被修葺新建。最后的最后,再巴巴我网上找到的现存能找到的城门,大家可以去找找看:朝阳门,集庆门,挹江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