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

2024-10-16 02:59:01

1、极为情写硎霈规律的饮食起居  孙思邈的晚年生活依然很有规律。  由大门而入,众多茅草屋中一排3间瓦房必是正屋,是孙思邈的寝室。雄鸡刚刚报晓,他就穿好衣服,坐在床上修炼气功,吸纳天哪纳紧萄地之灵气。  做功结束后,就是洗漱早饭了。  早饭后,孙先生还要坚持热手抚摸腹部帮助消化,继而在院子里徐徐行走50~60步。  散步后,回到正屋后面20多米有座小屋,开始静静的烧香念经,借以消除心中杂念,然后,再在院子里或者山上慢慢散步。  午饭后,依然用热手抚摸腹部帮助消化,并慢走100~200步。  回到屋子中,展开手足躺在床上,但不入睡,而是等到呼吸平缓后,便起来静坐。  晚饭后,依然如此做法。临睡前,还要修炼气功。千年之前,130多岁的孙思邈每天在此散步

长寿老人的养生之道

4、如果遇到天气晴朗、不冷不热的日子,他还要出门去山里散步,走上几百步,但是不超过2里或3里。老人家不图走得太快、太远,而是量力而行,以屙钯崽宴免力乏气喘。  孙思邈不大声说话,更不大喊大叫,不生气。  古代没有电视更没有电脑,如此平淡的生活,孙思邈不觉得无趣吗?  自然,有时候,他也会感觉到孤单寂寞冷。每逢这种情况发生,他就用读书来打发时光,总比闷坐着好多了。  孙思邈常读的书有《周易》、《老子》、《庄子》,并非全是医书。  像孙思邈这样长寿的人,别说在古代,如今也是凤毛麟角,十分罕见。  孙思邈不愁吃、不愁穿,无病无痛、饮食起居也都有人侍候。对一位行将就木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在享福。  人们对他既尊敬,又羡慕。不断有人问他为什么能够“福寿双全”。  孙思邈的宗教思想比较严重。佛教认为,一个人做了善事,积有“阴德”就会有善报。孙思邈回顾自己漫长的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发现不但没有干过缺德的事,反而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痛苦。他认为自己积了不少阴德,而这也正是自己能够享福的根本原因。  后来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写了《福禄论》一文,作为对求福寿者的答复。  一直到了唐高宗永淳元年,孙思邈已经141高寿了。他自己也有预感,即将不久于人世,留下了遗嘱。  据《续仙传.隐化.孙思邈》载:“二月十五日,晨起沐浴,俨其衣冠,端然而坐。谓子孙曰:我为世人所逼,隐于洞府修炼,得升无何之乡,臣于金阙,不能应诏来往,俄气绝”。  就这样,一颗巨星陨落了,孙思邈永远的合上了眼睛。

5、不是神仙,也胜似神仙  孙思邈去世时,十分消瘦。后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种说法:孙思邈“尸解”即成仙升天了。经过后人的神化,孙思邈渐渐变成了神仙。  五车三箧的博学多能,换心移树的医学水平,妙理玄机的卜易绝技,再加上难老长生的期颐高寿,哪一件事不使人倾倒,崇拜达到了疯狂,“神仙”也就出现了,事实上不足为奇。  了解了孙思邈晚年这么详细的生活,我也不得不说他有三省四箴的高尚品德,白云苍狗的鄙视荣华,乐天知命的安于贫贱,鸥闲野鹤的善于养生,和神仙又有何分别?

6、 只有在药王山这样药王真真实实生活过的地方,才能探寻到药王神秘的晚年生活,才能深刻领悟药王的养生精神。  现代人崇敬孙思邈,神化他,叩拜他,却对他的学术思想的研究或秉承还很欠缺。  相信,在文化复兴的新时期,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中不少闪光的思想将会越来越受得世人重视,发挥它神奇的功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