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头可以止鼻血吗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都见到过鼻出血的情景,正常人突然之间鼻孔流出鲜血,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没什么大事,但也会让一些对血有些畏惧的人感到害怕。而在流鼻血时,不少人都会建议患者仰头,并声称“保持仰头姿势,鼻血一会就可以止住了”。然而,仰头止鼻血这一几乎被认为是“常识”的方法,真的会有效嘛?

2、实际上,仰头不仅对止鼻血毫无帮助,反倒会导致患者的不适。鼻血是怎样止住的出血是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的体验,对于并不严重的出血而言,我们即使不做任何处理,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自发地止住。即使是那些略微严重的情况,物理止血方法(例如压迫)依然能够成功止血。出血了能够很轻松的止住,这一点绝对是你自己的功劳,因为人体有一套复杂但又响应迅速的凝血机制,才能让这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轻松。

3、生活中常见的鼻血,主要都是由外力因素(例如磕碰、挖鼻等)使鼻部丰风蜞鳘犴富的毛细血管受到伤害而破损,从而导致血液流出的。为了保障一般的血管破损不会引发大量失血,血狃阝垮轹管的主要组成部分——血管内皮细胞都和人体内广泛存在的血小板(在正常成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可以高达一万亿个)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旦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之相关联的血小板便会迅速黏附、聚集到受损部位,并进入“工作”模式,促进凝血过程的核心物质凝血酶的产生。凝血酶在人体中可以扮演“双重角色”,既可以促进凝血,也可以防止体内不必要的血栓形成。在血小板的“召唤”下而形成的凝血酶,一方面会激活体内的凝血因子,使体内凝血酶的效应得到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凝血酶也会促进纤维蛋白原(具有止血作用的纤维蛋白的“前身”)转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再和“工作”模式的血小板共同生成纤维蛋白-血小板凝块(也就是能够在出血部位止血的血栓),从而成功止血。

4、这一反应的速度十分快,以至于被称为“凝血瀑布”。同其他生理过程一样,凝血瀑布同样可以受到其他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凝血效果的增强或减弱。古老但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就可以通过物理因素来改变出血部位的血流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血小板的止血效应,加快止血过程。然而,仰头这一方法实在无法对凝血瀑布形成有力的干扰,更不要说是加快止血过程了。流鼻血仰头的弊端也有人会认为,尽管流鼻血时仰头有可能无法达到止血效果,但从表面上看,血液的确不会流出鼻腔,这样也会对止血或是稳定患者的情绪有一定帮助。实则不然,这一动作表面上造成的“血液不会流出鼻腔”,实际上只是让血管损伤所流出的血液,最终出口换了一个部位而已,并不会有实质上的帮助。

5、上呼吸道的解剖结构图从上述的解剖结构图我们不难看出,鼻腔的一部分和外界相通以吸收空气,另一部分也是和上消化道相连的。仰头时鼻血的确不会从鼻孔流出,但由于出血并不可能因此而停止,血液转而流入了消化道。这反而会造成患者消化道的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恶心或呕吐。

6、正确的止鼻血方法综上所述,依靠仰头来止鼻血并不可靠,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一旦悍钹氦蒯遇到流鼻血的情况,该怎样止血才较为合适呢?权威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蚱澄堆别BMJ)曾经推荐了一套简单可行的快速止鼻血方法,可以大致总结为如下几个步骤:1.快速就坐,身体前倾,以避免鼻血流入消化道或被咽下;2.压住鼻翼软骨(也就是鼻部外侧柔软的部分)10~15分钟,这一方法会帮助加快止血过程;3.如果条件允许,可尝试在鼻部放置冰袋或冷水浸过的毛巾,这可以帮助收缩鼻部血管,从而加速止血;4.如鼻血仍未能止住,这可能说明出血情况较严重,或是出血部位位于鼻腔的后部(该部位对压迫止血没有反应),尽快前往急诊室就诊。对于较为复杂的鼻出血,急诊室或耳鼻喉科医生可以借助鼻镜或耳镜等来进行探查,再在收缩血管的药物(如肾上腺素或局部麻醉药)的辅助下,通过化学灼烧的方法来快速止血。而对于鼻腔前部的出血,可以在出血后几天内应用润滑剂(如抗生素软膏、凡士林油)避免鼻腔干燥,预防鼻出血的再次发生。同时,也应该避免摄入辛辣的食物或是酒精,因为这些可以扩张血管,导致鼻出血复发。鼻出血的潜在病因绝大多数(85%以上)的鼻出血是特发性的,不需要特殊的诊疗措施往往即可不再复发。然而,鼻出血可能是一些疾病,或是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此时便需要及时就诊,以查明鼻血背后的原因。较为常见的鼻出血病因有如下几种:外伤最典型的便是涉及鼻部的磕碰,或是频繁挖鼻;药物部分药物可以干扰凝血或血小板聚集的功能,从而引发鼻血,常见的能引发鼻血的药物有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复发的氯吡格雷、治疗血栓性疾病的华法林等;鼻炎病毒性或过敏性的鼻炎均与流鼻血有着一定的关系,应该注意鼻炎相关的症状(如鼻塞、流涕、眼部不适等);肿瘤鼻咽部的肿瘤也可引发鼻出血,这些肿瘤大多为良性,可以手术切除,出现鼻塞、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时要当心肿瘤的发生;遗传性疾病凝血功能的异常(如血友病)、毛细血管的异常(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疾病也与鼻出血有关,尤其是出血情况较为严重,且家族有相关病史的情况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