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的应用和功效
白芥子,别名辣菜子,植物类中药。无臭,味辛辣。主要产自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等地。全国各哪纳紧萄地多有栽培。白芥子作为一种常用中药,其主要功效正如《本草分经》所说:“辛温入肺。通行经络,发汗散寒,温中利气,豁痰。”
外治偏方:白芥子、甘遂各21克,元胡、细辛各12克。采用研磨贴敷法,用以治疗哮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整粒敷穴位。
禁忌:肺虚久咳及阴虚火旺者禁服,皮肤过敏或溃破者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中药的功效发挥还要注意其保存和收藏,所以取用时药材质量还是挺重要的。以个人陋见,白芥子在上方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起到温经通络、驱寒平喘的功效。在治疗上,既有攻疾的主要方面,又有调和散结去瘀的构想,还有温通驱寒理气而恢复正常呼吸功能的系统调理意图。细辛且有微毒,主要用于实症。夏季三伏灸治疗得法,效果更好。
本人就曾经去药店买过白芥子将其作为穴位贴敷的应用,以体验这种药物的性味和功效。中药单方验效非常,譬如用整粒作为耳穴贴敷,外部刺激性反应较其它颗粒要好;当时使用白芥子时,主要还是想到体验这种药物在研末调酒后所起到的温热作用,以了解它在保健中的作用,希望能对自己的神经衰弱起到调治的作用。白芥子贴敷法,确实能对神经衰弱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所以记录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