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如何养生
古代有一本书,对“二十四节气”做出了注解,其中也对小暑有所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耩菩特镖暑的意思是炎热,小暑便表示“小热”,某种程度上,是“三伏天”的“预演”。从气温等因素出发,古人把小暑分为三个阶段,也称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第一候就说明了小暑时节的炎热程度:连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要跑到庭院墙角下避暑热,老鹰则更多在凉爽的高空活动。“可以这么说,节气就是个时间概念,相当于9点上课,12点吃饭等等。”民俗学者解释,小暑不是节日,习俗并不复杂,“这个节气之后,天气开始闷热,即民间所谓的‘上蒸下煮’。”
如何应对闷热天气?——这些饮食养生习俗可参考
1、“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小暑之后很快“入伏”,虽然高温天气对一些农作物生长有利,但很容易让人感觉身体有些不适。在民间,有一系列饮食养生方面的习俗,调节脾胃。

3、“鸭汤、冬瓜汤性凉,比较适合夏季食用。”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用荷叶、土茯苓、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也可以适当食用”。“鸭汤、冬瓜汤性凉,比较适合夏季食用。”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用荷叶、土茯苓、薏米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也可以适当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