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体中,应该怎样更好地和人打交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无论在哪里,在干什么,似乎都逃不出这样的手心。
曾经我也很武断地认为,与人打交道,外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像我同样地认为,外向是做好销售的一个前提条件。但现在愈发发现,在这两个曾经认为都很需要外向的地方,其实外向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把人际交往的成败粗暴地扔给一个难以改变的性格因素,这并不利于自己的成长。
集群社交更有效率
格兰诺维特在他的一篇社会科学论文《弱联系的强度》中发现,真正有用的关系并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一些并不经常见面,或者说当前并不在你的核心社交圈内的“弱联系”。在《引爆点》一书中也有过类似的概括:你生活中的大部分帮助可能更来自于你的一面之交,而非来自于少数挚友。
这篇简单的论文有着深远的影响,关于这种效应,格兰诺维特这样解释,因为你经常联系的人一般也和你一样拥有的是类似的背景、资源和消息,所以也许并不能给你带来来自圈外的更多消息。因此“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关于这个现象的进一步研究也很有意思,2010年,3个美国的研究人员将2005年8月整个英国的几乎所有电话通讯记录都拿了过来,并且对比这些电话通讯是来自富人区还是穷人区,经过研究分析其相关度发现,某个人的社会交往“多样性”越明显,他的社会经济地位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