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南加大,世人眼中的富二代和牛人博物馆

2024-10-16 03:02:59

大家好,今天分享一篇留学城市物语——USC的故事。写文章的同时,也是给我一次机会让我温故而知新的机会。在回顾USC时光的同时,得到一些对这座校园新的感受和感悟。

我是带着坚定要学Marketing的心,从2+3的中法交流项目里申请到南加大读硕士的。

欢迎来到南加大,世人眼中的富二代和牛人博物馆

我的高中班主任在督促大家做课间操的时候曾经说过,可要好好珍惜我们的校园,说不定你将来去的大学还没有咱学校大。

  

这句笑话却一语成谶:国内大学,法国大学乃至南加大,每个校园都出奇的“精致”。由于可用面积有限,大兴土木便在所难免。踏入USC之初,就到处可见被掘开的地面和在建的高楼,时至今日,举凡稍具规模的空地都被盖上了建筑物。

 

而我们传媒院(Annenberg)的新教学楼终于在我毕业前不久对外开放了。

欢迎来到南加大,世人眼中的富二代和牛人博物馆

USC的Marshall商学院的MBA专业被福布斯评委全美最佳38名;Bloomberg和USNews分别将其评委全美最佳21名和25名;Economist将Marshall列为全球最佳商学院的71名;Financial Times评其为全球最好的商学院25名。

  

还有电影学院,这些天才们时常一脸阴沉、旁若无人地蹲在路边吸烟;音乐学院的学生坐在草地上闭眼弹一段吉他,又埋头在乐谱上奋笔疾书;传媒院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硕果仅存的“党代表”性取向也堪可怀疑...

欢迎来到南加大,世人眼中的富二代和牛人博物馆

本科学生会主办的晚会上,爱马仕皮带和香奈儿包包与妆容精致的女孩、西装笔挺的少年相映成趣。学校附近的豪华公寓,一间卧室的价格抵得上我3个月的房租,却仍然供不应求。壕吗?我想大概是有一点的。

  

不过,在学校的2年里,我一次也没亲见雷人又狗血的炫富场面,也没有遇上过有钱无脑的真·纨绔子弟。

  

和吐槽君的帖子与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相比,大部分人的生活可谓平平淡淡:白天上班或写作业,晚间上课或健身,周末聚餐、买菜、做饭、短途旅行,和恋人卿卿我我。时常夜宵,偶尔买包,赶上黑五就拼命剁手,此后一直到情人节的日子里边吃土边继续剁手。

  

让我总结的话,这就是人人都经历、人人都怀念的学生时代。不管你是在家做仰卧起坐还是去健身房找私家教练,不管你是和好基友吃火锅自助还是同TA在市中心的高档牛排馆享受烛光晚餐,我们都在各自的青春里过得没心没肺、无忧无虑。

欢迎来到南加大,世人眼中的富二代和牛人博物馆

如若你想对他们品头论足,我劝你首先审视自己心底那羞于见人的阴暗念头,因为他们明摆着优秀,明摆着好学,明摆着聪明,明摆着勤奋,不由得你不承认,不由得你不佩服。

  

硅谷吹来的风让洛杉矶成为创业热土,任何有想法、有创意、不安于现状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者。

以USC为圆心,校友的彼此联系为半径,在南加乃至西海岸画了一个大大的圈。

  

想要按部就班,劝你别来;想要开疆拓土,放心,这里不缺疯子,不缺智者,亦不缺大智若癫的真神

哪里都有USC校友的身影,他们来自建筑系、生物系、教育系、商科、计算机系,他们当时申请的时候都手握一把offer,最后还是选择了西岸赫赫有名的USC。USC校友遍布西海岸,校友圈对于日后求学、求职的优势,在北美来说是相当可观的。

  

欢迎!这里是美国西海岸名声赫赫的富二代博物馆,里面有你恨,你妒,你爱,你敬的各种富二代。

  

我感激他们的存在,让每个人穷志不短的人心里窝了一团火。向他们偷偷地学,和他们真诚地聊,在每个想要得过且过的时刻,为了自己能和他们一样潇洒恣肆而再努力那么一下,一下,又一下。

  

这里轻狂浮躁,这里物欲横流,这里充斥着看似美梦的谎言和看似幻梦的创造。这里能洗去你的稚嫩,代之以世故与多疑,这里教会你尝试,又在你从云端跌落的时候,给你一个不那么疼痛的软着陆。

欢迎来到南加大,世人眼中的富二代和牛人博物馆  

为此,我将永远记得并感谢USC,

  

永远记得并感谢洛杉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