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2960S系列交换机堆叠配置

2025-01-05 05:03:18

1、堆叠技术简介 堆叠技术(Switch Stack),简单来讲就是将几台物理设备通过堆叠线连接起来,并进行相关配置从而使其形成一台逻辑设备,实现单一IP管理,可以简化管理、大大扩展设备性能、实现负载均衡和冗余(详细技术细节请查看配置手册)。不同系列的交换机的堆叠技术有细微差别,如我们这里2960S系列交换机使用的堆叠技术是Cisco FlexStacks,这个堆叠技术只适用于运行LAN base镜像的2960S系列交换机。

2、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堆叠中的重要概念:1)、堆叠组成员角色(Role) 堆叠组里的成员只有两种角色Master(主交换机)或Member(成员交换机机或从交换机),单台交换机默认均为Master,堆叠组中只有一台会被选举为Master,其它堆叠成员都会成为Member,主交换机保存的开机配置和运行配置就是整个堆叠组的配置,成员交换机的配置和主交换机的配置相同,每个成员交换机也会备份一份主交换机的配置。

3、2)、堆叠组成员编号(stack member number) 堆叠组中每个成员由一个成员编号唯一识别,堆叠完成后会自动给每个成员交换机分配一个互不相同的成员编号(一般会从最小的可用数字开始分配)。

4、3)、堆叠组成员优先级(stack member priority value) 堆叠过程中,成员优先级是交换机选举Master时的一个重要参数,优先级越高的成员交换机越容易被选举为Master,一般默认成员优先级均为1,优先级值可以取1-15。

5、堆叠Master的选举原则(很重要) 堆叠交换机自动选举Master时,会依次根据以下因素选举和重新选举Master(即上一个条件不符合时,会根据下一个条件来选举Master): 1)、已经是Master的交换机仍会被选举为Master 2)、有最高成员优先级的交换机会被选为Master 3)、已经有配置文件(人工配置的而非默认配置)的交换机会被选为Master 4)、MAC地址最小的交换机会被选为Master 一般情况下,主交换机(Master)一直保持作为主交换机的优先权,除非发生以下情况: 1)、整个堆叠被重置。 2)、主交换机被移除、重置、宕机或断电。 3)、堆叠组新增了已开机的成员交换机或交换机堆叠(此时会重新选举Master,主交换机角色可能发生变化)。

6、专用堆叠模块 要实现交换机堆叠,就要用专用的堆叠模块,所有加入堆叠的交换机都需要添加一个堆叠模块,即堆叠几台交换机就需要几个堆叠模块。注意堆叠模块必须跟当前交换机型号匹配,不能跟其它型号或厂商的混用,即专用。交换机本机默认没有预装堆叠模块,如果要堆叠,则要额外添加专用的堆叠模块和堆叠线缆,如下图为 C2960S 交换机的专用堆叠模块,每个模块上有两个堆叠口,即下图所示的 stack1 和 stack2 口,用来插堆叠线缆。

思科2960S系列交换机堆叠配置

8、 使用堆叠模块时,只需用螺丝刀将堆叠模块插槽盖拧开,再将堆叠模块插进去拧上就OK了,如下图所示。

思科2960S系列交换机堆叠配置

10、 一个堆叠模块有两个堆叠口,这是为了将堆叠交换机两两互连,实现冗余,当然只用一个也是可以的,不过一般采用两两互连,可以使交换机可靠性更高。至于堆叠线的用量,如果要实现堆叠交换机两两互连,则一般2台堆叠要用2根堆叠线,3台要用三根堆叠线,4台要用4根堆叠线;如果不要求冗余,只要将各台堆叠交换机级通过堆叠口级联即可,则2台堆叠需一根堆叠线,3台堆叠需2根堆叠线,4台堆叠需3根堆叠线。 如下图即为3台交换机堆叠,交换机间通过堆叠线缆,两两互连,一般堆叠交换机互连时堆叠线的规范连法是交叉连接并形成环型连接,即任意一条连接两台交换机的堆叠线缆两端都连在不同编号的堆叠口上,最后一台交换机再连回第一台交换机,如下图中第一台交换机的1号堆叠口连到第二台交换机的2号堆叠口,2号交换机的1号堆叠口连到第三台交换机的2号堆叠口,第三台交换机的1号堆叠口则连到第一台交换机的2号堆叠口。

思科2960S系列交换机堆叠配置

12、 接下来是交换机级的背面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堆叠模块插槽,风扇通风口,电源模块,电源线插槽。

思科2960S系列交换机堆叠配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