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泻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宜选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肥沃、保水性强的水稻田、莲田栽培;山冲冷水田、土温过低的烂泮田、锈水田、盐碱田不宜种植。
苗床整地:秋种泽泻秧田于6月进行,其他泽泻秧田于7~8月上旬进行。整地时灌满田水,犁耙1次,每亩施腐熟厩肥3000kg左右,以后再进行1~2次犁耙,使土壤充分溶烂,待浮泥沉清,将水排除,按宽1.2cm,高10~15cm起畦成龟背形,以待播种。经过整理的秧田,底板硬,播种面软,对泽泻播种较适宜。
移栽:秋种泽泻移植期为7~8月,冬种于9~10月上旬,最晚不超过10月。移栽所用秧苗,以生长粗壮、无病害的矮秧、壮秧为好,其高度最好在10~12cm。这种秧苗栽后不易被风吹倒,成活率高,发棵大。起苗前几天,秧田要保持浅水。起苗时用拇指和食指将秧苗连根扣起,宜随起随栽,最好在阴天或下午3时后移植。要栽得浅,栽得直,避免苗芯插入泥中。定植株行距20cm×25cm或25cm×25cm。每亩栽苗8000~10000株。
田间管理
扶苗补苗泽泻移栽后发现有倒伏的秧苗,应在第2天扶正;缺株应立即补齐,以确保全苗。
中耕施肥泽泻中耕主要是耘田除草,并结合施肥,一般进行3次左右。通常先追肥后耘田,拔除杂草连同剥掉黄枯叶踏入泥中。第1次中耕追肥于幼苗插入大田返青后(即移植15天左右)进行;第2次追肥耘田在第1次追肥后20天进行。以上2次每亩施粪水1000~1500kg或硫酸铵(或碳酸氢铵)10~15kg;第2次适当增施磷肥和饼肥50kg;第3次在封行前进行,亩施人畜粪水1000kg,磷肥和饼肥60kg,草木灰100kg,施后耘田。
采收加工
秋种泽泻可于当年12月下旬采收;冬种泽泻在次年2月份未抽苔前采收。采收时,全株挖起,剥除叶片,留下3cm长的顶芽,避免烘晒时流出液汁,然后洗去须根上的附泥,随即放到热炕或烘炉上烘干。烘干火力不可过大,否则块茎容易变黄,每天翻动1次,大约3昼夜即可炕干。干后趁热放到撞笼(筐)内撞掉须根和粗皮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