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et Tracer入门点对点仿真实验
1、设备选择及添加 首先根据网络拓扑需要,在左下角的“设备类型选择区”里选择所需的设备类型,然后在“设备类型选择区”中选择子设备,即该设备的设备型号。本实例的PC机及子设备类型选择“End Devices/Generic”,选择相应的服务器,将其拖至“工作区”内。如果不选择设备型号,从设备类型中直接拖曳设备,会选择一个默认型号的设备。

3、在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为了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在设备类型选择区中选择特定的线缆,鼠标会变为连接光标,在设备上点击选择相应的端口。在“设备类型选择区”单击 “Connections”,在右边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线,依次为Automatically Choose Connection Type(自动选线)、控制线(Cancle)、直通线(Straight-through)、交叉线(Cross-Over)、光纤(Fiber)、电话线(Phone)、同轴电缆(Coaxial)、DCE、DTE。之后连接至第二个设备,同样选择相应端口,实现连接。连接完成后,在所连设备的端口上会看到连接状态指示灯,绿色是连接正常,红色是连接不正常,橙色是正在连接。

5、运行仿真 按Simulation,然后在PC机上的Desktop/Web Browse地址栏中输入“172.16.0.10”访问WEB服务器,可以看到从客户端有两个数据包发出。

7、协议层分析 网络的分层处理情况,例如左侧的入站PDU界面中, (1)在物理层(Layer 1),Web服务器从FastEthernet0接口收到比特流,并解析成数据帧。(2)在链路层(Layer 2),其MAC地址为0001.42A7.107E.000C.852B.3E85。(3)在网络层(Layer 3),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匹配Web服务器的IP地址。匹配成功后,解封装成数据段。(4)在传输层(Layer 4),从80端口收到TCP SYN 报文。并且接收请求。此时该设备的连接状态为SYN_RECEI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