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我疗法

2024-10-16 14:23:19

文丨彭建国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出自《扁鹊心书》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我疗法有很多,并在整个治疗中起着十分积极和有效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我疗法,主要包括:艾灸疗法、按摩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汤药治疗、贴敷疗法、熏洗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音乐疗法、心理疗法等。这些疗法都是行之有效,并且简单易行,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操作的治疗法。作者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为大家一一讲解,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我疗法之艾灸疗法。经过临床验证,本文介绍的艾灸疗法不仅能缓解晨僵,疼痛,肿胀,而且,按疗程治疗,可以消除类风湿因子。

艾灸疗法的由来

艾灸疗法是传统医学中一种重要而又独具特色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古至今传承了几千年。艾灸疗法运用艾灸刺激人体经络腧穴,通过人体经络腧穴的反射传导,使经络通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平衡,从而达到驱除疾病、回复健康的目的。“灸”是古代劳动人民实践中的产物,在在人类懂得熟食后,无意中被火烫了皮肤,同时却解决了身体上某种疾病的痛苦,从而联想到用“灸”来治病。以后又找到了艾叶,发现这种植物经过加工以后,燃烧慢而火力温和,药性温热,能透过皮肤来驱散寒邪,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便当做“灸”的原料。为了提高疗效,以后又在艾绒中加入其它药末来配制。开始人们都直接用艾绒来灸灼皮肤,灸后皮肤往往溃破结疤,后来渐渐改为隔姜、隔蒜间接灸,或直接以艾柱放在皮肤上,等它将要燃尽而病人呼烫的时候才去掉,这种艾灸,灸后皮肤不溃破、不结疤,易为广大病人接受。

一、灸法的种类

1.直接灸

艾柱灸:江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等到将要燃尽或是感觉到烫时取去艾柱,另燃一柱新的。

艾条灸:取艾条一根,点燃一端,放在距穴位1寸的地方熏,等灸部皮肤发红感到发烫后移开。

2.间接灸

在所灸部位放上药物,隔着药物,用艾柱熏。如,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饼灸等。

3.其他灸法

温针灸,乙针灸,雷火灸,天灸,桑木灸等,需要专业医师操作,患者无法自行操作,故不在此详细说明。

二、施灸的程序与标准

如果在头部,面部,以及四肢末梢等部位施灸,艾柱宜小宜少。如果是在背部,腹部,肩部,臀部则宜大宜多;刚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不久的患者,艾柱宜大宜多,病史较长则宜少宜小;体质强壮者,可以大些多些,体弱者,应小些少些。

三、艾灸时的注意事项

防止烫伤:艾柱要放平,防止滚动。艾条要不时的上下左右移动,并时时弹去艾灰,注意火星,避免烫伤或是烧坏被褥。

灸后处理:如果就完后,皮肤上呈深红色,或有灼痛感,可以涂一些凡士林。如果局部有起泡,应涂一些消毒膏,用纱布包扎,防止感染,一般7天后可自愈,下次换一个穴位灸即可。

四、艾灸的禁忌

(1)在饥渴、酒醉、饱食、劳累、愤怒、惊恐、情绪不快和剧烈运动以后,都应禁止艾灸。

(2)孕妇慎灸。禁灸腹部;禁灸三阴交,合谷,肩井等或活血力强的穴位。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四种艾灸疗法

一、斑麝泡灸

取穴:患部或痛点

药物准备:雄黄30克,斑蝥30克,麝香10克。先将雄黄、斑蝥研成细末,用蜂蜜适量扮成糊状,再加入麝香拌均匀,装瓶盖紧备用。

方法:找好患部穴位或痛点作记号。将胶布剪成一寸大小,正中放米粒大小药糊,对准穴位或痛点将胶布贴好。每次贴4-8个点,全身关节最多可以贴20个点。

注意:药糊不可以涂得太多,避免起大泡引起疼痛。贴后2-4小时有热感和刺痛感,8-12小时起泡,不要碰破。斑麝药糊贴穴或痛点必须起泡,否则无效。无效时要找原因,是不是药物过期失效,或斑蝥用量不足。贴后1-7天不可洗患处,防止感染。若用药过多起泡直径超过3厘米,疼痛剧烈时,可挑破放液,涂紫药水即可。

二、铺灸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我疗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我疗法

取穴:至阳、灵台机背部督脉上的反应点。

方法:用普通艾卷放入到熏灸器中,固定在穴位上,使之作用几种,热力均匀,时间持久。开始时每日早晚各灸1次,每次一支艾卷,连灸5天,症状缓解后每日1次。

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多由风寒湿邪杂合为病,灸法以温经散寒为其长。因此,临床上为了提高疗效,针法和灸法常常联合应用,以增强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之作用,从而取得相得益彰的疗效。

本文原创欢迎个人分享转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