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基本知识与鱼钩的绑法
1、1.重坠星漂钓组A,结构组合特点(如图一)

3、4.空心坠星漂钓组A.结构组合特点(如图三)B.优点:坠子较重,容易抛远。空心孔径大,浮子也少,鱼儿拖动线从大孔眼中滑过,阻力很小。漂相基本都是黑漂,浮子被缓缓地向下拖走,连续、明显,容易看漂。 C.缺点:浮力重力不匹配,灵敏度次于轻坠钓组。 D.应用:晚秋至初春,鱼藏深远处。坠较重,可抛投至远处,钓获个头较大的鲫鱼。饵料多用蚯蚓,可以结合包食钓法钓大鱼。空心重坠也可应用于流水。

5、(二)星漂钓组灵敏度的调整 使用星漂钓组,应该明白钩饵是否悬浮、坠子是否悬浮、坠子是否卧底以及卧底多少,从而知道钓组的灵敏迟钝状态。 调漂方法很容易掌握。 调漂的具体操作方法:先将浮子向下捋动使之靠近坠子,然后抛钩入水,观察浮子在水面下几粒、在水面上几粒。这时,水面下浮子刚好使坠子及空钩悬浮。挂饵以后,再看浮子水面上有几粒。如果水面上浮子先、后分别是3粒和1粒,那么,钓2粒时,坠子悬浮而钩饵轻触底,是最灵敏的状态(如图五)。

7、本人是休闲传统钓者。学习能沾咎悉能适应各种钓场的手竿简易钓法。在钓组的配置上,基本采用台钓的零件,但因目力不济妁祚鲑卓玩不转台钓。于是放弃台钓的长脑线、雾化饵和细尾漂等手段,唯独追求钓组处于一钩轻触底的灵敏状态。调漂方法上一直沿用《钓鱼入门》介绍的手竿传统钓调漂法,其法可以归纳为如下三步: 1.空钩半水调平水; 2.挂饵找底; 3.上移浮漂定水线,让浮漂适当露出即钓几目。 这个办法简单好用,特别适应因视力限制和钓场限制不能采用台钓的休闲钓人群。笔者用这种方法制作钓组,采用约30厘米长的漂,漂尾比较粗以求醒目,双钩或单钩,短脑线。制作的大部分钓组可用,灵钝适度,钓获不错。但也有几副钓组虽然都是用同样的步骤制作,却嫌过分迟钝,以致于挂面饵垂钓时,饵团化散离钩了,漂上还看不出来,钓获当然就很差了。在钓鱼人看来,少上几条鱼都可以接受,但漏掉了漂讯和鱼讯却是不能容忍的。所以笔者就深入思考分析这套办法的原理及不足之处,试图改进完善。 首先分析上述三个步骤的含义及目的。 “空钩半水调平水”是通过调铅坠让浮漂全部入水,漂尖平水,钩不到底,钓组在水里呈平衡状态。这一步的目的似乎是让钓组总浮力和重力达到基本平衡,在这种状态下,浮力和重力的细微变动都会使钓组失衡而反映在浮漂上,这是调漂的基础状态。 “挂饵找底”是挂上饵料。钓组的重力增大,破坏了平衡,钓组下沉,钩饵到底或轻触底,保证钓鲫鱼等底层鱼的需要。 “上移浮漂定水线,让浮漂适当露出即钓几目”,这是将基本调好的钓组浮漂提升到目力所及的位置,并适应当地的水深。 通过粗略分析,这套方法似乎确有道理,但笔者在家利用调漂筒进一步试验和观察,发现这种调漂法还是不够精确,容易产生迟钝的钓组。 在调平水时,如果一副钓组确实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它应当能在任意水层中悬浮,当然上限是漂尖不出水面,下限是钩不触底。其实漂尖平水的状态不是真正的平衡状态,而是浮力略大于重力,通过调漂筒可以观察到这个结论。反之,如果浮力略小于重力,则钓组会下沉,直至钩触底。真正的悬浮状态是不容易得到的。相信众钓友也有体会。 在平水状态下挂饵,就一定能够找底吗?其实也不一定。因为饵团有重量也有体积,挂饵既能增加重力也能增加浮力,只有当饵团的比重大于水,它才能产生找底的力量。这个力量如果还不足以克服平水时钓组略大的浮力,那么饵钩仍然不能到底。也就是说,第二个步骤的目的也许会落空。尤其是在钓场调漂时,看不见水底情形,很可能就找不到底。 再看第三个步骤,上移浮漂定水线。漂尾部分出水,使得浮力减小,减小的数量由浮漂的粗细及长短决定。浮力减小,有可能使未找到底的钓组正好找底,而且处于很灵敏的状态。可是对于已经找到底的钓组来说,浮力的减小又会形成双饵落地,甚至于铅坠也落地,钓组也就很迟钝了。 分析完了再回头看,产生迟钝钓组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如果依照办法调平水可能找不到底;如果第二步让钓组下沉,钩触底,第三步上移浮漂可能形成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