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工资谈判
1、别再说依公司规定了!薪水是可以谈的首先是假设前提。我知道大部分的应征者都会很客气地说:“我愿意尊重贵公司的制度。”很遗憾地,在大部分的时候,这是一个错误的回答。你至少应该在后面加上“…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不会低于我现在的薪水。”或是“…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不会低于月薪/年薪多少钱。”我经常会和朋友分享说,身为一个上班族,各位一辈子会扮演应征者的角色和公司谈判薪资,次数也许不超过十次;但是身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我经手过的招募或是薪酬的议定,绝对不下二百件,换句话说,参与公司与应征者在薪资上面的谈判,我的经验比大多数上班族多得多,而这其中,我待过新竹科学园区有悠久历史的上市公司、股王等级的半导体公司、品牌知名度在全球前十名的外商企业…大部分的公司对于录用员工时所应该支付的薪资,都不会是全无弹性可言。我自己也遇过类似的状况,面谈的过程中对方问我期望待遇是多少,我回答“至少不要比现在的工作低”,结果对方也就真的给了我和原本的工作一模一样的薪水、另外一次我遇到对方问我期望待遇是多少的时候,我说我愿意尊重贵公司的制度,但是也希望不会低于年薪120万(再说一次:在本部落格中会出现的薪资数字一向都是随便捏造的,用意是希望故事更生动,底下亦同),结果对方就东算西算给了我月薪8万5千元,乘以14个月的保障月数正好119万…你发现了吗?对于公司的用人单位主管或是人力资源部门来说,人事成本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绩效指标,没有人不希望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好的商品,在劳动市场上,当然也是相同的运作模式。如果你完全放任公司决定你的薪水,只要你可以接受,这不见得不好,因为你可能会因此在某些关键时刻胜出,我们后面会谈到。但在大多数的时候,你把决定薪水的权力完全交给对方,你就会有可能对降低公司人事成本提供重要贡献。这是你应该先了解的前提。

3、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评估你自己的状况。我说过了,人事成本对每一家公司来说都会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你有时候会遇到某一种用人单位主管,他对于该录取谁是没有很明显的好恶的,换句话说,你在角逐一个职位,而且你只是符合资格的应征者中的其中一位,也许你和另外一位应征者条件不分轩轾、也许你们各有优缺点。总之,现在的状况是,用人单位主管或是人力资源部门认为录取你们当中的哪一个人都不错,这时,你的期望待遇是每个月3万5千元,而另外一位应征者认为只要高于3万元就好,其他的由公司决定。所以HR就向单位主管建议,支付月薪3万2千月雇用另外一位应征者,每个月省3000元,而且被录取的员工说不定还会比较高兴(因为这个数字还比他所期望的高出2000元)。当然你会跟我争论,因为你认为你们之间对于薪资的期待差距5000元,正意味着你们的资历和经验有所不同;问题是这未必是客观的事实,就算是,有时候用人单位其实并不真的在乎这个差距,尤其是当竞逐某一个职位的所有应征者都明显超出所需要的标准的时候。比方说我只是找一个行政文书的部门助理,筛选到最后的二位应征者都符合这个条件,那时,就可能由期望待遇较低的应征者被录取。所以,认清这究竟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再来决定你的态度。另外一个和你自己的状况也有关系的,是市场的行情。你总不能连自己的工作在劳动市场上值多少薪资都不知道,就打算来开价,比方说三年经验的IC设计工程师,我打算提供48000元的月薪,如果你可以有自信且面带微笑地暗示我说在其他公司这样的资历都可以领到52000元的薪资,那我当然会比较小心地和你谈判;如果你随便喊出一个你希望可以有60000元的月薪,除非你非常优秀,要不然我心里可能就会直接请你去别家公司应征算了。这只是一个例子,但是我还是想要强调,在开口谈薪资以前,知道自己的身价,也是同样重要的事情。再来,你有多需要换工作会和你可以谈到多少薪资有绝对的关系。我遇过一个个案,那一位应征者来我们公司应征一个中阶主管的职务,他一直强调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值更高的薪资,但是他知道我也知道,他所任职的公司即将结束在台湾的营运,而且也已经做了至少二波的大规模裁员动作,其实不用猜也知道,这位应征者相对于我们公司,他是几乎没有谈判筹码的,因为我大可以好整以暇地和他谈薪水,而时间并不站在他那一边。对我来说,如果我没有谈判筹码,我宁可不要提出薪酬的谈判,因为我会冒一个风险,是我还没有前往任职,就把对方的用人单位主管或是HR给惹毛,这一点意义也没有。也正因为如此,我在之前好几篇文章中都不断地提及,换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理性,唯有如果你可以抱着“大不了我就留在原来的公司上班”的态度,那你就会在谈判的过程中占有上风。想清楚自己的底线,以上的状况都了解了以后,你就要开始为自己争取薪资福利。

5、不要狮子大开口。你的期望待遇要可以说服得了别人,如果你的现职给你年薪80万、绩效奖金有另外的20万、考虑到换工作的风险和比较大的责任因此你希望有一些加薪,整个加总起来的期望待遇为120万年薪,我会觉得这有继续谈下去的空间;但是如果应征者原本的薪资只有每个月4万元,面试时却开价6万元月薪,那我就很想知道,究竟是凭什么这位应征者会认为自己可以拿到这种薪资?我有过一次经验,那时我打算离开一家公司,不过因为和总经理的交情真的很好,于是同意替他们找到继任者才离开,我那时也不过是一个只带2位部属的人力资源经理,后来我面试到一位留学美国的硕士、在知名企管顾问公司担任过顾问、参与过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位评价专案、但HR工作年资也不过六七年左右的应征者,他直接开价180万年薪,每年公司所发给市值上百万的分红配股另计。我面试完只能摇摇头,真有这种行情,我还会想要离职…才怪!他要不是看上我们公司高过300元的股价,认为可以来敲竹杠,就是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有几两重。所以,不要开出一个“等待别人来杀价”的价码,因为公司的HR不见得有意愿要陪你玩这个游戏下去。很有可能你期望的待遇是160万,而对方愿意出价120万,你明明也觉得这个数字符合你的底线,但是你偏偏要再喊一个145万出来,结果用人单位和HR讨论以后,决定去找另外一个条件稍差但是只要130万的应征者。我说过的,有时候你会遇到一个买方市场,所以其实轮不到你摆姿态,但是你还是想要试试看,结果就平白地把一个工作机会给丢掉。

7、不要斤斤计较。既然讲到斤斤计士嫣轶嗄较,我想要讲另外一种不良行为。我处理过那种招募的状况是,公司支付超过他原来职位甚多的年薪(我记得那一次的例子是150万,而那个资历的应征者原来的薪资只有约120万元),然后那位应征者在多领了30万之后,和我计较他以前的公司提供每个月1000元的手机补贴;也遇过准备要派驻东南亚的员工,公司除了薪水以外另外发给生活津贴、还代为租屋并支付房租,结果员工希望我可以补贴他每个月新台币500元左右的水电瓦斯费用,因为公司的外派人员办法中明订有租屋的房租补贴,而他认为水电瓦斯的费用是房租的一部份。该怎么说呢?作HR的工作这么久以后,我想要这样告诉所有的应征者,你在面谈的过程中为自己争取到的每一块钱,都会在你加入公司以后,透过某一种形式还给公司。我记得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位业界还算小有名气的业务副总,也许是因为他的职等比较高或是他在以前的公司比较强势吧,我总觉得他加入我们公司的时候,对我一直不太客气,就连当时我们在谈薪水的时候,他都一直摆出比较高的姿态。而我猜没有人告诉过他,在一家德商企业里面,HR主管有时候简直可以用“权倾朝野”来形容,我有几次试着提醒他一些工作上应该要留心的人事物,但他总是一副爱听不听的样子,差不多半年的时间过去以后,我们总经理请他离开公司,在我处理完他的资遣事宜之后,他一直说要请我吃饭,想听我的意见,看看他在未来的工作中哪里还可以作得更好。而我觉得“有这个必要吗?你如果真的在乎这些,就不需要在一加入公司之初就和很多部门主管把关系搞得很紧张…”一位外商公司的副总尚且如此,换作是你,要不要在还没有加入公司,就为了薪水的事情,在HR主管或是你自己的单位主管心中塑造一个“小家子气”的形象,我想值得每一位上班族认真想一想。总之我还是那一句话:我不是在教你狮子大开口。我认识一个朋友,总是抱着“凡事都是可以谈判的”的心态在面对别人,也因此他在面对很多其他的同事或是商业伙伴的时候,一向都很强势,他总觉得没有人会作赔本的生意,所以人家不管再怎么退让还是不至于全无利益。可是这其实对他自己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至少我知道的,他们公司的HR就因此非常不喜欢他,觉得他是一个难搞的家伙,我自己在观察,在职场上,没有人可以占尽便宜,你在某一件事情上赚到了,经常会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赔回去,所以再说一次,是不是要在还没有加入一家公司公司查看更多公司是指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构成,以营利为目的而依法设立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公司是具…以前,就先跟公司的某些单位把关系搞得很僵,大家应该要深思。也所以我只是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到底我们这些做HR的是如何看待自己每天在处理的业务,然后你就有机会用一个理直气和、义正词婉的方法,向公司稍稍地表达一下自己的立场。毕竟,在还没有加入一家公司以前,你第一个会接触到的很有可能是公司的人力资源单位,你如果对他们有更多的了解,你会拥有知己知彼的优势。以上的一些分享,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观点,也许不尽然正确或完备、甚至有一些地方可能失之偏颇,不过还是衷心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