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纸伞,不容忽视的工匠技艺

2024-10-16 09:13:31

油纸伞是中国嗒扬柰旦传统文化技艺的杰出代表,那么,它是如何从设计到成品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一传承千年的艺术品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吧!#非遗油纸伞#

古韵纸伞,不容忽视的工匠技艺

传统的油纸伞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大致来讲,分为选竹、制伞骨、制伞面、渡伞这几大步骤。

选竹:

在制作油纸伞的过程中,对于伞骨制作所需的竹子材质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例如,分水油纸伞,作为中国伞艺的活化石,其制作过程中选用的伞骨材料是来自蜀南竹海等地的海拔超过八百米的三年以上楠竹和两年以上无水槽水竹。这些竹子具有茎直、节少、韧性大、弹力强的特点,同时需要进行精细的防霉、防蛀等工艺处理。

古韵纸伞,不容忽视的工匠技艺

制伞骨:

相较于现代雨伞,其伞骨数量一般在六至八根之间,而传统的油纸伞伞骨数量普遍较高,可达二十四根,精细者甚至拥有七十多根。这些伞骨需经过水浸、晾晒等技术处理,并经过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等步骤来制作骨架。油纸伞的伞骨架主要由伞架和伞骨组成。伞架部件包括批子和衬子,其制作工序多达二十多道,需要将竹筒等材料分割成一厘米宽的竹条,相互支撑形成“人”字形。伞骨则包括伞头、伞托、跳子、伞杆、伞柄等部分。

当所有零部件准备就绪后,开始进行上骨架的步骤。上骨架是将雨伞的伞骨和伞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组装,包括锯槽、钻孔、锯葫芦伞头、串伞骨、卡伞托、装伞柄和伞杆、安装跳子等二十多道工序。

伞骨架的各个部分是按照特定要求和规律进行组合的,这使得所有结构之间都具有稳定性。

古韵纸伞,不容忽视的工匠技艺

制伞面:

油纸伞的伞面有两种类型:绸伞用于遮阳,而油纸伞则用于挡雨。制伞面的工序有网伞、制伞纸及伞面石印、糊伞四道大流程。

网伞是雨伞成形的前提,师傅利用折子来调整和固定每根批子之间的距离并网上5圈棉线,方便后面糊伞。

伞面早期选取手工制作的皮纸,后由于掌握制作皮纸技艺逐渐失传,油纸伞伞面已被机器生产的绵纸代替。

伞面石印是油纸伞伞面图案制作的必备技术,伞面石印的制作过程包括画稿、制版、调墨、调颜料、上墨、上颜料、印刷这七道工序。

糊伞是通过一系列细致且专业的步骤来完成。首先,需要调制适当的胶水,然后将其涂在湿润的伞面上。接下来,将雨伞的批子粘贴在湿润的扇形伞面上,从而形成一整张伞面。这个过程需要将纸和竹子结合,对接头的隐蔽性要求极高,每层纸之间都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应对热胀冷缩现象,且各预留空间的面积需要大致相等。只有这样,制作出的伞面在干燥后才不会开裂。

完成糊伞步骤后,需要进行晾伞和油伞过程。晾晒时需保持阴干,同时伞面需要涂刷桐油以增加其强度和耐用性。

古韵纸伞,不容忽视的工匠技艺

渡伞:

渡伞,也称为穿线,是油纸伞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泸州分水油纸伞制作技艺中独特的装饰工艺。在此过程中,制伞艺人将编制好的五色丝线按照特定的顺序,采用不同的编织手法,穿渡在批子和衬子预留的小孔之间,以此编制出丰富多彩的纹样。

渡伞主要分为满穿和半穿两种类型。满穿是指使用五彩丝线将批子和衬子预留的小孔全部编织。满穿通常包括七层,分别是:犊犊、二三层斜绒、鼓鼓、五梅花、鸡下巴、天盘。每层穿渡的针法、使用的颜色和图案各不相同,总计需渡两千多针。满穿伞有两个开启角度,可以全开启或者大半开启,伞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八角形。

相比之下,半穿使用的彩线较少,多采用单色或双色,只穿天盘和地脚,中间部分镂空。

古韵纸伞,不容忽视的工匠技艺

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操作,油纸伞的制作终于接近了尾声。从最初的准备工作到现在的完工,经过了近百道细致的工序,期间使用了上百种工具。为了完成这把油纸伞,需要制伞师傅耗费至少半个月的时间,纯手工精心打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