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如何应对裁员

2024-10-18 12:19:46

1、一、做好被裁员的前期准备工作。如果知悉企业可能会裁员,一定要沉着应对,掌握好“公平公正 合法合规”的原则:1、提前谋划 留存证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5号)第三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的情形来看,企业常用的情形包括:①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③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因此,一定要留存好自己年度、半年度、月度(如有)的各种考核记录,最好有经直接上级领导和直线条线领导签字确认的书面材料;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采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填报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因此,可安装录屏软件,将系统考核全流程录制为视频证据材料;留存自己的近12个工资明细,重点提示近12个月的工资明细是指每个月份发放的所有应发工资,包含企业代扣代缴的“五险一金”和个人所得税,所有的奖金、所有的补贴和补助,为后续离职补偿做准备;准备好硬件设备,在后期离职面谈时,以便保留证据,如果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做事喜欢“钻空子、欺负无知、强硬施压、蛮横无理”,那么关键时刻,可提前通过京东、天猫等网络平台采购录音、录像设备,微型录像设备可全过程高清记录面谈沟通的全过程;查阅劳动合同,并仔细研读其中的条款。2、钻研法律 武装自己请谨记在当今社会,唯有专业才能赢得尊重,不幸面临被裁员,不要悲伤,一定要下狠功夫钻研法律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那么钻研法律的路径是什么?在此推荐两种权威的学习路径:①各级人民法院官网,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权威发布专栏分:司法文件、司法解释、指导案例、司法数据、标准化,即可查阅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各种法律条文以及最权威、最专业的司法解释和相关案例;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官网,政策法规专栏已经囊括目前国家所有的相关劳资纠纷所适应的法律条文。推荐大家采取第二种路径查阅钻研。需要钻研的法律包含:①核心法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5号)、《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八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②相关法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等;如果你想在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谈判过程中占据主动的地位,请务必研读核心条文;目前国内的绝大部分HR其实并不专业,如果你研读了这些,你就完全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3.团结力量 聚拢团队深入了解企业裁员的幅度、所涉及的人员范围等信息,聚集被裁员工,挑选可结盟的成员,共享信息,增强同单位应对的力量和实力。

员工如何应对裁员

3、三、精准解析法律 正确计算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应得工资计算,包括计时工资或者计件工资以及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劳动者工作不满12个月的,按照实际工作的月数计算平均工资。”已明确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在实践中,绝大部分企业的HR为严格按照此标准执行赔偿标准。

员工如何应对裁员

5、五、灵活机动创新 巧用网络工具众所周知,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国家所倡导的方式,但是鉴于国内的实际,通过法律维权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较高,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拓宽自己的思路,需求问题解决的最佳路径。建议认真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设计科学合理的维权路径。例如:将自己诉求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抄送公司HR、高管、工会、省工会等。

员工如何应对裁员
猜你喜欢